2021年5月27日星期四

[股票分析] 微盟集團 - 國內領先的SaaS企業及其逐漸擴大的護城河

******

在2021年6月底前follow或subscribe本網志,會得到我撰寫有關上半年投資總結和下半年投資展望的分享報告。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公司簡介

微盟集團是國內其中一個領先的雲服務供應商。公司的業務主要分為兩大部分:廣告投放和雲業務。公司把廣告投放業務稱為“數字媒介”與“商家解決方案”,為客戶在包括微信朋友圈、微信公眾號、QQ、騰訊視頻等平台投放廣告。這部分業務佔公司總收入的大概三分之二。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

剩下的三分之一的收入來自公司的雲業務(就是現在投資者都熱烈追捧的SaaS業務)。公司的雲業務近年發展迅速,為客戶提供一站式雲端服務,包括商業雲、營銷雲、銷售雲等解決方案等。其中,各個雲業務又分為不同的版塊,例如公司的商業雲可以分為微商城、智慧零售、智慧餐飲等多個板塊。以智慧零售板塊為例,公司2020年的智慧零售收入為1.45億元人民幣,較2019年的 4,400萬元人民幣增長超過200%。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


公司的智慧零售解決方案為客戶帶來極大的便利,在線上線下、客流分析、客戶轉化、導購、業績管理等各方面提供一站式的服務。



資料來源:公司網站

公司過往主要服務中小型企業,但“大客化”亦是公司目前的戰略之一,因為大客戶相對比較穩定,而且需求一般比較大。從下圖可以看見,微盟集團的客戶包括一些大型國際企業,例如星巴克、聯想、DAIKIN 等等。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


競爭優勢

公司的競爭優勢在於其多年的廣告業務建立的流量生態。公司在微信、抖音、支付寶等各大社交平台有著穩定的流量生態。公司的雲業務建基於這個穩定的流量生態之上,為客戶提供一系列的雲服務。除了發展自身業務外,公司亦積極擴張。公司於2020年3月控股雅座,以完善智慧餐飲佈局;公司又於2020年11月收購海鼎信息以擴充公司的智慧零售版圖;除此以外,公司亦在直播和短視頻等領域展開投資,實現智慧商業領域全鏈路生態佈局。

資料來源:公司網站

雲服務或者SAAS收到投資市場的熱列追捧不是沒有原因的;公司的雲服務毛利率極高,達到百分之75。雖然雲服務的前期投資比較大,但隨著客戶越來越多,收入會增長得很快,而支出增長相對比較慢,為公司帶來極大的利潤增長。想多一點了解SaaS業務的運營指標的話,知乎有一篇很好的文章(知乎:運營SAAS業務的三個核心指標)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

 

當然,公司的雲業務其中一個受到批評的地方就是流失率比較高,公司2020年雲業務的客戶流失率超過百分之25。值得高興的是,公司在2021年第一季度的流失率得到改善;根據公司的公告,截至2021331日止三個 月,訂閱解決方案的收入同比增長超過100%。截至2021331日,付費商戶數 2020331日增長約21.9%,流失率約為4.3%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估值

公司2019年上市以來表現亮麗,但波動亦比較大, 市銷率最低為3-4倍,最高為約17倍。公司目前的市銷率為10, 比國內外的SaaS公司,例如Shopify(30x),明源雲(25x)ServiceNow (15x)有明顯的折讓。市場預期公司未來三年的收入增長高達百分之3045,而且利潤率亦會得到一定的改善,我認為估值合理,有一定的增長空間。


資料來源:彭博

資料來源:彭博


其他

微盟集團最近在資本市場有一系列動作,擴充資本,有興趣了解的話可以看看我最近的分享[股票消息] 微盟 - 配股發債增加現金水平,長期利好

SaaS是受到投資者追捧的投資主題,很多網友都發表過有關SaaS的分享。在此分享网友Ali Invest的SaaS 崛起和Ali 投资笔记本及美股及科網股長線投資網誌的買入SaaS 是組合必須有的股票

2021年5月25日星期二

[股票消息] 微盟 - 配股發債增加現金水平,長期利好

[转发: 富途 -- 微盟集團(02013.HK)擬發新股兼CB籌最多43.2億 騰訊(00700.HK)也認購]

  • 盟集團(02013.HK)昨亦以配股兼發行可換股債券方式集資最多43.2億元,其主要股東騰訊(00700.HK)已同意認購不多於3.9億元配售股份.
  • 微盟集團亦配股兼發CB集資,擬發售1.3億股全新股,配售價為每股14.86元至15.26元,較昨日收市價16.06元有5%至7.5%折讓,集資19.3億至19.8億元。現持股8%的股東騰訊已同意認購不多於20%或5000萬美元(約3.9億港元)股份。微盟有90日禁售期。
  • 微盟又同時發行總值3億美元(23.4億港元)的5年期CB,票面息率初步為0.5%至1%,建議換股價有35%至45%溢價,投資者可選擇第三年贖回。微盟配股兼發CB,最多籌43.2億元
微盟這次配股和CB的發行與之前美團的操作有點類似。我的看法是這次配股和CB的發行對微盟來說是一次利好。首先,大股東騰訊鼎力支持,認購了配股和CB部分各20%,而且CB只有不多於1%的利息,每股換股價為21港元,足見騰訊對於微盟前景的信心。再者,有了40多億現金,微盟便有充裕的資金作發展以及收購的用途,對公司的長遠發展是一件好事。




如果你喜歡這個post的話,歡迎分享、留言或subscribe我的網志。

2021年5月23日星期日

[股票分析] 藥明康德 - 藥明系的另一員大將,國內醫藥CRO的領導者

公司簡介

與藥明生物一樣,藥明康德是國內領先的醫藥合同定制研發生產企業 (CDMO:Contr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 藥明康德擁有全球頂尖的醫藥研究平台,為小分子藥物提供研究和生產服務。在這裡補充一下醫藥知識:小分子藥物英文名為 Small molecule drugs,是一種採化學合成方式製造的藥物,其分子量比較小,一般為簡單的單體物質。小分子藥物屬於傳統藥物,研究、制造、傳輸等各方面至今已發展成熟。跟小分子藥物不一樣的是大分子藥物。 大分子藥物 (macromolecules),也被稱為生物制品 (biologics),是指應用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細胞工程、蛋白質工程、發酵工程等生物技術獲得的微生物、細胞及各種動物和人源組織和液體等生物材料制備的藥品。想詳細了解小分子、大分子藥的歷史與發展的話,雪球 (link: 大分子制藥和小分子制藥的區別) 和知乎 (link: 為什麼現代藥物大多是小分子藥物?) 有兩篇很好的文章。從下圖所見,截至2020年12 月31日,公司的小分子藥CDMO管道已發展到超過1,300個活躍項目,其中處於第三階段臨床試 驗的項目45個、處於商業生產階段的項目28個。除了小分子藥的制造和生產以外,藥明康德還提供基因治療、細胞治療等研發服務。 

資料來源:公司資料


競爭優勢

從2020年年報,公司指出他們有5個核心的競爭優勢。

  • 全球領先的「一體化、端到端」的藥物研發服務平台
  • 賦能創新增強競爭優勢
  • 對行業的深入理解及客戶需求的深入挖掘,通過內生建設和外延併購進一步完善賦能 平台
  • 本公司擁有龐大、忠誠且不斷擴大的客戶群,構建醫藥健康領域的生態圈
  • 管理層團隊經驗豐富,富有遠見和抱

特別提一下公司所謂的“賦能創新”:醫療科技日新月異、發展迅速。公司持續投資新能力及產能,例如PROTAC (標的蛋白降解技術 (proteolysis targeting chimera,縮寫為PROTAC))、多肽、ADC(Antibody–Drug Conjugates, 腫瘤治療領域的方向之一)、雙特異抗體及細胞和基因治療,把握商機,全球合作夥伴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突破性藥物和 治療。在資本運作方面,公司先後收購了AppTec、Crelux、輝源生物、WuXi Clinical Development、Pharmapace Inc.、南京明捷生物醫藥檢測等多家優質公司, 並在收購後對這些業務進行有效的整合。2021年初,公司更收購了OXGENE, 一家位於英國的開創性的細胞和基因治療CRO公司,令業務更全球化、更走在技術的尖端。 

資料來源:公司資料 

資料來源:公司資料

估值

藥明康德2018年年底H股上市,市盈率一直在40倍以上,最高為110倍左右。目前公司的估值在大約80倍市盈率,估值並不便宜。但考慮到公司在多年的品牌以致作為國內小分子藥領先的研究平台,未來的有一定的增長空間,我認為估值仍是合理的。 資料來源:彭博

風險

監管,同業競爭。 

如果你喜歡這個post的話,歡迎分享、留言或subscribe我的網志。

2021年5月22日星期六

[股票分析] 藥明生物 - 中國生物藥CDMO的前行者

公司簡介

藥明生物是國內最大的生物藥研發外包服務公司 (簡稱CDMO, Contr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在中國的市佔率約為80%。生物藥研發外包服務公司增長潛力巨大,因為一般來說生物藥研發過程分為多個階段:從藥物發現、到臨床開發、到臨床、到商業化生產;隨著研發過程進入后面的階段,外包服務公司的收益會越來越高。下表是公司提供的資料,藥物發現階段的收益一般較低,在一到兩百萬美金左右,可是到了后期臨床或者商業化生產階段,外包服務公司的收益可以達到5000萬甚至一億美金。目前來說,藥明生物的大部分項目都處於臨床前或臨床一期階段,所以說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資料來源:公司提供 

競爭優勢

藥明生物有著強大的研發平台和研發技術。公司主要有4個技術平台:WuXiBody雙抗平台主要負責抗體研發,把任意兩種抗體組裝雙抗。WuXia平台主要負責細胞系構建和開發。已開發了超過400個細胞系。WuxiUP主要負責細胞培養生產,旨在加速生物藥的開發和生產。除了公司強大的開發平台以外,公司也積極收購,擴充產能,在過去短短一年內已經收購德國醫藥巨頭Bayer多條生產線,也收購了美國生物技術公司Pfizer在中國杭州的產能。公司無論從技術、策略、銷售方面都有著頂尖的競爭優勢。

 

資料來源:公司提供

估值

藥明生物2017年上市,市盈率一直維持在60倍以上。目前公司的估值在大約130倍市盈率,38倍市銷率,看起來估值並不便宜。但考慮到公司在國內生物藥研發外包服務業的領導地位,以及盈利的增長潛力,我認為估值仍是合理的。

 

資料來源:彭博

風險

監管,同業競爭。

其他

我知道藥明生物是很多其他網友關注的公司,我在這裡介紹網友安利(藥明生物近況 (2020年10月))和網友90后管家的分享(從唐朝的估值方式去看 藥明生物 (2269)的估值 (附富途(FUTU)的估值))。


如果你喜歡這個post的話,歡迎分享、留言或subscribe我的網志。

2021年5月20日星期四

[股票分析] 瀚森制藥 - 國內制藥龍頭,具備優良的產品及強大的研發能力

公司簡介

瀚森制藥是國內一家領先的制藥公司,擁有一流的藥物研發能力、1000多人的研發團隊、和4000多人的銷售團隊,覆蓋7000多家醫院和醫療機構。公司主要的收入來源是腫瘤、中樞神經系統、及傳染疾病藥物,佔據公司80-90% 的收入。公司在2019年上市,下表為公司上市時候的主要藥物。自公司上市以來,公司有多個新藥在國內外獲批上市,其中包括創新藥阿美樂和創新製劑奧氮平口溶膜。 

來源:招股書


競爭優勢

瀚森制藥研發的藥物在市場上具有領導地位,加上不斷研發新的創新藥,讓公司的競爭優勢不斷擴大。比方說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在中國是一個龐大的市場(2000億左右),其中常見的疾病包括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及失眠等。而在中國,超過40%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都是以奧氮平治療。基於銷售額計算,翰森制藥歐蘭寧自2010年起為中國最暢銷的奧氮平品牌,於2020年的市場份額約為50%,(排名第2的公司市場份額僅為約20%)。再舉一個例子:在抗腫瘤藥物方面,翰森制藥的阿美樂是首個國產第三代EGFR-TKI藥物。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中文名稱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又被稱為ErbB-1或 HER1,是原癌基因c-ErbB1的表達產物;研究証明EGFR 突變與肺癌的發生高度相關 。在翰森制藥的阿美樂獲批之前英瑞合資生物製藥企業AstraZeneca的奧西替尼是國內唯一的第三代EGFR-TKI藥物,年銷售約為20億人民幣(有關翰森制藥的阿美樂和EGFR-TKI,詳情可參考 醫藥行業專題:第三代EGFR-TKI藥物,第一大癌症造就百億市場)。總括而言,公司的競爭優勢透過現有的產品和創新研發日漸擴大。

 


來源:公司公告


估值

自公司2019年上市以來,市盈率維持在40-60倍的區間,目前市盈率為45倍左右。以公司的領導地位以致競爭優勢來說,估值處於合理水平。

 

來源:彭博


風險

監管,同業競爭。

如果你喜歡這個post的話,歡迎分享、留言或subscribe我的網志。

2021年5月18日星期二

[股票分析] 騰訊控股 - 全球領先的游戲業務、國內的社交媒體王者、估值合理

公司簡介

騰訊控股是國內頂尖的科技公司,擁有全球領先的游戲業務和國內最常用的社交媒體(微信、WeChat);除此以外,騰訊還有一系列的創新業務,例如金融科技、雲計算、視頻等等。騰訊創立於1998,在短短不到25年間,騰訊成功的把握了國內科技發展的種種機遇,可見管理層的高瞻遠矚。從2004年上市到現在,騰訊也是腳踏實地、穩定增長,深受投資者的愛戴。

資料來源:公司網頁

競爭優勢

公司的游戲業務在全球有著領導地位,並為公司提供穩定的現金流,讓公司不斷創造利潤之余,更可以安心的發展一些創新業務,讓公司持續壯大自己的競爭優勢。 至於公司的社交媒體業務,社交媒體是一個講究網絡效應的生意、是一個winner-take-all 的生意;騰訊擁有者龐大的活躍用戶量,在社交媒體領域的地位幾乎可以說是不可動搖。從下面兩個圖可以看見騰訊社交媒體業務的利潤率和月活躍用戶量增長,騰訊的競爭優勢可見一斑。

資料來源:公司網頁

資料來源:公司網頁

估值

在過去的六年,騰訊的每股盈利以每年30%的速度穩定增長。以公司目前的競爭優勢來看,在未來510年保持20%30%的每股盈利增長並非難事。騰訊目前的市盈率不到30倍,我認為估值合理,並且長期來看有一定的upside

資料來源:彭博

資料來源:彭博

風險

監管、業務競爭(字節跳動、阿裡巴巴等)

如果你喜歡這個post的話,歡迎分享、留言或subscribe我的網志。

2021年5月17日星期一

[財務自由] 致富心態 – 關於財富、貪婪與幸福的20堂理財課

今天推介一本書叫做“致富心態 – 關於財富、貪婪與幸福的20堂理財課”,由創投基金創辦人Morgan Housel 撰寫。

為了拋磚引玉,以下是書中我覺得說得很好的幾點,其他的重點網友可以自己慢慢發掘:

  • 滿足感:最困難的理財技能是實現目標后停止繼續追逐。
  • 復利:他(巴菲特)的技能是投資,但他的秘訣是時間......從1950年至1990年,硬碟容量增加296MB;1990年至今,硬碟容量增加一億MB......2004年比爾蓋茨批評新版Gmail,質疑究竟誰會需要一GB的儲存空間。作家Steven Levy 寫道:“盡管他傳播前瞻技術,對儲存空間讓就抱著老舊的心態,認為這是需要節省的商品。”你永遠無法習慣事情可以用多快的速度成長。
  • 生存:如果我用幾個字來總結成功的理財法,那就是“活下去”......造成巨大差異的主要原因。不是成長、智力、或者洞察力,而是長久堅持、不輕易離開或被迫放棄......他(巴菲特)只是活下來。活下來使他長壽,而長壽意味著他可以從十歲開始持續投資,知道八十九十歲仍未間斷,這讓福利施展令人贊嘆的奇跡。




要擁有財務自由或者變成富有,其實心態往往比能力更加重要。沒有好的心態的話,再大的能力隻會讓你萬丈深淵。如果你喜歡這邊分享的話,請分享、留言、和subscribe我的網志。

后記

在Youtube一個很好的理財頻道找到的有關本書的分享:



2021年5月15日星期六

[股票分析] 百度集團 - 國內的人工智能領軍者, 智能駕駛行業的first mover

從今天開始網志會加入中文的post。在中文的post是和英文的post之間切換,令網志更容易與讀者交流。

今天想探討的公司是百度。

公司簡介

百度集團是國內領軍的人工智能科技企業,除了主要的百度搜尋、廣告業務外,還有雲業務以及智能駕駛業務。百度公司對國內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有著重大的貢獻;除了在人工智能雲AI cloud業務上面有全國第一的市場佔有率之外,還擁有著國內最多有關人工智能方面的版權,比騰訊與華為還多。至於智能駕駛方面,百度擁有國內最頂尖的智能駕駛軟件平台阿波羅Apollo. 目前為止市場對阿波羅的估值約為100億美金之200億美金左右。阿波羅在未來將會是百度估值提升重要的一環。


來源:公司披露

競爭優勢

我們相信百度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其中百度在上市文件中提到他們的開放式AI平台擁有中國最 大的AI開發者社區, 而飛槳(百度深度學習平台) 於中國公司深度學習框架中排名第一和全球排名第二。在百度的搜尋業務方面,按MAU (Monthly Active Users) 及 DAU (Daily Active Users) 計,百度App是中國第 一大搜索加信息流應用程序。以下為一節有關阿波羅智能駕駛技術的影片,展示了公司在智能駕駛方面的競爭優勢:


估值

根據彭博的數據,百度目前的預測市盈率為17倍。以2022年的預測每股盈利來算的話預測市盈率為12~13倍。以百度在國內人工智能產業的領導地位來看,以及智能駕駛業務未來的發展前景,我們認為百度目前的估值合理,並有著一定的增長空間。


來源:彭博

風險

搜尋業務方面的價格下降,監管風險 , 競爭風險。

如果你喜歡這個post的話,歡迎分享、留言或subscribe我的網志。

后记

網友股壇無忌在網志分享了在跌市下百度的短線操作,甚為精彩(link: 9888 百度集團 - 逆境時的處理方法)。

2021年5月13日星期四

[stock] Alibaba - investors worries about margins / regulations, growth still decent with secular tailwind

Alibaba released its quarterly earnings yesterday. Investors were not all that enthusiastic about the result; among other things, the increased level of investment is going to margins in the coming year. 

"we plan to invest all of our incremental profits in this coming year into core strategic areas, such as technology innovation, support programs for merchants to lower their operating cost, user acquisition and experience enhancements, merchandising and supply chain capabilities,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new business initiatives. Considering that our incremental profits are expected to be significant, our investments will be highly targeted and disciplined. They will be designed to enlarge our total addressable market, efficient consumer and the merchant value proposition from our competitors and generate greater consumer engagement and purchase frequency. We will establish key metrics to mea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se investments, which we believe will generate significant results in the long-term."

Company CEO Daniel Zhang

In additional, the regulatory concern is still ongoing:

"We have stated that we accept the penalty with sincerity and will ensure our compliance with determination. As a result of the anti-monopoly fine of RMB18.2 billion level by the SAMR, we recorded an operating loss this quarter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our history as a public company. The penalty decision motivated us to refl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platform economy and the society, as well as our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and commitments. We believe the self-reflection and adjustment, we've made will help us better serve our community of consumers, merchants and partners and position us well in the future."

Company CEO Daniel Zhang

There is a pretty comprehensive video from Bloomberg on this topic


That said, in terms of the Company's topline growth, the revenue growth has been very decent in 2020, growing by >40% year on year. More specifically, the cloud computing / China retail commerce / Cainiao logistics business grew their revenue by 50% / 40% / 70% respectively year on year. I like the cloud computing business in particular, where the Company highlights a "historical opportunity" as China braces for industrial digitalization. 


Source: Company presentation

Net net, the Company will need some time to get back its track, but we still like their position in the long run. 

2021年5月12日星期三

[crpyto] lucrative reward for wall street pros in the crypto market

[link: Bloomberg - Wall Street Uses Old Tricks in $2.4Trillion Crypto Jungle]

Sharing a very interesting article here published by Bloomberg this week on how Wall Street firms (ie. the market making firm, the high-frequency trading firms) are now deploying strategies that are time tested in the equities / commodities market -- price arbitrage, futures trading, etc. -- into the crypto currencies market. 

They talk about a few example of such strategies in the article: 
  • The kimchi premium, the tendency for Bitcoin to trade higher in South Korea thanks to strong demand and the difficulty of moving money around to profit from the gap.
  • The crypto basis trade: when longer-dated futures in pretty much any asset class trade higher than the spot price -- known as contango -- the former almost always converges to the latter as the contracts mature. Hence an investor can go long the spot rate and short the futures to capture the "basis". 
  • Options writingJust like in stocks, the investing style sells derivatives to take advantage of big demand to hedge price swings -- which causes the volatility priced into options to be higher than what’s likely to come to pass. That means much higher premium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asset classes. 


The crypto market sounds very lucrative for these market makers, and indeed it is. The systematic risk here is that Bitcoin / cryptocurrencies is becoming a much larger part of the investment universe than it used to be (Bitcoin is up ~100x over the past five years! Yes, one hundred times!), and volatility is much higher in the crypto space compared to that in traditional asset classes. So any fallout in the crypto space can definitely spill over the the rest of the financial markets. 


In fact, there is a website that tracks all the "Dead Coins" (ie. crypto currencies or coins that have been abandoned, used as scam, or where developers have walked away from the project), and there are more than 2,000 of them and counting (link: Dead Coins). So while reward can be lucrative if one bets on the right opportunities, the stake can also be high. 

Last but not least, here is an interesting video produced by CNBC that talks about the mechanism behind crypto-mining 


If you like this article, or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getting some latest view on capital market, financial freedom, and investments, please definitely comment below / share this post / subscribe through email!

2021年5月10日星期一

[market] inflation at 6-year high, real yield at record low, we still like growth

U.S. inflation 5 year expectations have surged to the highest since 2015 as the economy reopens from COVID-19-related shutdowns, amid a backdrop where the FED policymakers have been talking down inflation expectations. The FED previously characterize the increase in “transitory” (link), yet if inflation is high enough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there is a general belief in the market that the FED will start to weigh in on rate hike. Recall, we just call the ex-FED Chair dropping a comment on rate hike not too long ago (link).

That explains the latest round of selloff in global tech stocks. Things are tumbling around the world – Alphabet (GOOGL) was down ~3% yesterday, Facebook (FB) down 4%, Alibaba (BABA) is down 3% right now, Tencent is down ~4%, Meituan down ~5%, and Weimob is tanking 10%. Indeed, a little scary. 


That said, if you look at the 10 year nominal Treasuries yield, there is no material increase in the level of 10 year Treasuries. In other words, the 10 year real yield (calculated as 10 year nominal Treasuries yield minus inflation expectation) has been declining; in fact, when you look at the level of 10 year real yield, it is almost as low as it has been. Added to that is the fact the nonfarm payroll data that came out last week wasn’t as strong as expected, supporting the FED’s caution stance on the economy. 





All said, I believe the market is making an excuse to take profit on growth stock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ask me, real yield is still in the negative territory, and partial ownership in companies that offer steady / secular long term earnings growth is still valuable. Again, it may not be time to go all in (there never is), and I would keep buying if you have the money to afford.  

[stock] Meituan - insights into food delivery industry / regulatory concerns


  • 二選一嫌壟斷行: 一周前,市場監管總局宣布,根據舉報依法對美團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美團則第一時間公告稱,將積極配合監管部門調查。
  • 北京衛視系列紀錄片: 就在美團陷入反壟斷爭議之時,北京衛視系列紀錄片《我為群眾辦實事之局處長走流程》播出,而后「副處長送外賣12小時賺41元」的視頻登上熱搜,美團又一次被質疑「壓榨」外賣騎手而成為眾矢之的。在該紀錄片中,北京市人社局勞動關系處副處長王林拜師外賣小哥,體驗了一天外賣小哥的生活,其中最受關注的片段是,王林坐在北京馬路邊,看著車水馬龍,感嘆外賣行業不容易。
  • 外賣者不容易為了維持薪水、不被罰款,靠單量吃飯的外賣員,隻能跑快一點、再跑快一點,而陷入危險的境地,亦有美團騎手對連線Insight提到,眾包騎手的部分收入規則近期修改后,甚至有變相降薪的趨勢。與此同時,為了縮減用工成本的美團,至今並未給眾包或專送騎手提供社保。
  • 變相降薪: 2020年9月,張偉告別了餐飲行業,轉身成為了美團眾包「樂跑」的騎手,這份工作確實賺得更多一點,他也漸漸有了個目標:在農村蓋個小房子,買得起一輛普通的車。不過,平台的調整猝不及防,今年3月份,美團通過調整樂跑的騎手收入規則,變相降薪。張偉說,「原來一個禮拜可以跑2800元左右,現在隻能跑到約2200元,有時候甚至隻有2000塊錢。」工資大幅度地下滑,讓張偉十分不滿。
  • 兩種外賣騎手用工模式: 目前美團採用兩種外賣騎手用工模式:專送騎手和眾包騎手。前者指外賣平台的全職勞動者,后者指的是,通過平台搶單、自主進行零散送單的兼職外賣員。但無論是前者或是后者,為了跑更多單量,騎手工作時間都極長。李峰也有相同的感受,作為美團專送的騎手,他每天從早上9點跑單到晚上9點,一個月隻休息一到兩天,工資隻能維持在7000多元的水平。他說,「大家說的月收入過萬,是起早摸黑熬出來的,而且是從清晨6點熬到凌晨2點鐘,長達一個月堅持下來,才能拿個一萬四五。我們站點這邊,有的人在美團跑了三年外賣,一天都沒休息。」

來源:富途

  • 罰款規則為了不超時、不被投訴,外賣員往往選擇行駛距離最短的送餐路線,有時會違反交通規則,甚至闖紅燈,為了全力奔跑,一秒的分心都是奢侈。這卻給他們的騎手生活埋下了一枚炸彈。對於騎手而言,交通違法行為的罰款額度,要比美團的罰款小得多,但這種無奈又危險的抉擇下,他們自身也面臨著極大的人身安全風險。騎手違法達到5萬次,引發事故千余件,平均每天就有51起事故發生、2人死亡、389人受傷。這僅僅是杭州交警在2020年1月查處的違法行為。在全國各地,相似的數據屢見不鮮,外賣員這份職業的高危性已經毋庸置疑。幾乎所有外賣員,都深知這份工作的危險性,但最終還是選擇了行駛在危險地帶。

美團外賣眾包騎手的罰款規則,圖源受訪者

  • 為什麼無論是專送還是眾包,美團都沒有提供社保?在眾包和專送模式下,騎手與美團都沒有直接簽訂合同,大都是通過第三方公司或與平台的關聯APP注冊成為騎手。人力資源專家周曉峰提到,無論是第三方公司派遣給美團,還是注冊成為騎手,都與美團之間沒有勞動關系。隻有建立勞動關系,用人單位才需要為勞動者繳納社保。而這種模式下,美團可以不給騎手提供五險一金的待遇。通過第三方、不給騎手繳納社保,或是勸告式地讓騎手放棄繳納社保,美團游走在灰色地帶。周曉峰還提到,由於通過第三方公司操作,即使騎手發生意外,美團也不承擔勞動關系方面的責任,轉嫁了平台風險。
  • 追求盈利的美團:截至2020年末,美團上共有950萬名外賣騎手,他們支撐著美團餐飲外賣業務的營收,但美團也為此付出了高額的成本。2020年,美團外賣佣金高達585.92億元,外賣騎手成本支出共計486.92億元,這筆成本相當於美團總收入的42.42%,也意味著美團收取的佣金中有80%是支付給騎手的。對於一直在優化財務模型、追求盈利的美團而言,不可能再去提升騎手成本,給騎手更好的待遇,甚至還要進一步控制騎手成本。2020年以前,外賣騎手的成本相對於外賣收入的比例在逐步下降。根據財報,2019年,在訂單密度增大的情況下,美團單均騎手成本為4.71元,同比下降8%,這也使得美團的餐飲外賣業務在2017年扭虧為盈、而后保持一定增長


[news] more bonus for bankers!!

 [link: 彭博 - 瑞銀分析師升職為經理 將獲40,000美元⼀次性獎⾦

  • 瑞銀(UBS)將向獲得升職的全球銀⾏分析師發放40,000美元的⼀次性獎⾦,是⼀些競爭對⼿的兩倍。 知情⼈⼠透露,除正常漲薪外,這家瑞⼠銀⾏將從本⽉開始向被晉升為經理(associate)的分析師發放這筆⼀次性獎⾦。
  • ⼀位知情⼈⼠稱,這筆獎⾦的⾦額相當於新晉經理年基本⼯資的30%左右。由於相關信息不公開,知情⼈⼠要求匿名。 銀⾏正在提⾼初級員⼯的薪資,以防交易激增以及疫情給⼯作⽣活帶來的困難導致員⼯流失或⼼⽣不滿。
  • 與此同時,銀⾏還在招兵買⾺,減輕員⼯的⼯作強度。摩根⼤通上⽉表⽰,計畫招聘近200名員⼯,加⼊⾼盛和傑富瑞的陣 營。 

Source: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2021年5月7日星期五

[stock] Weimob - major SaaS provider in China with strong growth potential

Company overview

Weimob is a provider of i) cloud based commerce and marketing solutions and ii) targeted marketing solutions for SMB (Small Medium Enterprise) in China. The Company’s commerce cloud solutions allow customers to open and manage their online businesses, while the marketing cloud solutions provide tools for customers to target audience and optimize online marketing initiatives. Wei Mall (微商城) – for example – is one of the key commerce cloud solutions provided by Weimob; Wei Mall provides tools for covering the various stages of e-commerce including client acquisition, conversion, marketing and client re-purchase, and efficiency improvement. The Company launched the Weimob Cloud Platform in 2017, allowing 3rd party developers to develop apps, building Weimob’s SaaS offering into an open ecosystem.

Source: Company website


Competitive advantage

Scale / network effect is one of the keys to success in the software space, and Weimob is a one of the leading player in the commerce / marketing SaaS industry. We note that the competitive landscape is still relatively fragmented in the China commerce / marketing SaaS industry, so industry consolidation is a tailwind for the Company. Furthermore, the Company has a strategic partnership with Tencent (with Tencent providing cloud based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to Weimob), while actively expanding product delivery to other platforms such as Toutiao, Douyin, Kuaishou and Baidu. 

Source: Company website

Valuation

Currently, the company is only trading at <9x Fwd12m P/S, compared to 28x (Shopify, SHOP US), 15x (ServiceNow, NOW US), 14x (Adobe, ADBE US), 7x (Salesforce, CRM US). We believe the upside to the current share price will come from i) strong revenue growth in the next five years (~25% revenue growth per year) and ii) a higher P/S multiple (eg, from 10x right now to ~15x which is more inline with global peers). We can notable upside in the Company’s share in the long run. 

Source: Bloomberg

Risk

Increasing competition from technology giants, regulations.